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

平易近人的謝東閔先生
__我所認識的當代人物

「一切順其自然,不要勉強。能做的事,盡力而為;不能做的,不要做。」這是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的人生觀。

那是民國八十二年五月間,作者透過沈琢吾秘書的安排,在外雙溪半山腰上東閔先生的家中,聽他娓娓細述著他的故事。他的經歷和人生觀一樣,都是那麼的自然。
東閔先生的祖先增福公,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嘉慶年間,從福建漳浦渡海來台定居。出生於民前四年的東閔先生,是遷台的第六代。

東閔先生於民前四年在彰化二水鄉出生,就讀台中一中三年級時,因為教中國歷史的日本老師經常藉機醜化中國,使他立志回到祖國大陸去讀書做事。十九歲那年(民國十四年),他沒有唸五年級,就繞道前往上海,再轉往廣州中山大學去求學。

台灣光復後回台

民國二十年,他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後,曾留校擔任日文講師,也曾擔任軍事委員會的秘書,後來又避居香港。日軍在民國二十九年底佔領香港後,他不願受日人統治,乃於三十一年輾轉前往桂林,在廣西日報工作,至三十二年三月獲聘至福建漳州的台灣黨部擔任宣傳科長。三十四年十月台灣光復,回到台灣,接收高雄州後,立即下令撥款修復被炸壞的曹公圳灌溉系統,使鳳山高雄等地的農田恢復灌溉耕作。對於嚴重缺衣的山地鄉,則籌款贈衣給山地居民。

三十五年一月,台灣地方改制,東閔先生奉派出任第一任的高雄縣長,治理高雄屏東地區。在其任內,他接受農民的建議,在林邊溪上游興建引水口,銜接原有灌溉系統,使林邊地區的農田,獲得充分的灌溉,增加收成。

三十五年十月,東閔先生調任台灣行政公署民政處副處長。翌年台灣建省,魏道明擔任首任省主席,東閔先生出任省教育廳副廳長,常到各校訪視,發表演講,對充實知識、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,都有助益。在他六年的副廳長任內,經歷了魏道明、陳誠、吳國禎、俞鴻鈞四位省主席。

四十一年三月救國團籌組時,經國先生聘請東閔先生兼任副主任。五月間,中央發表他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,他才辭去教育廳副廳長的工作。四十三年六月,嚴家淦先生出任台灣省主席後,即發表東閔先生為省府秘書長。

在三年的祕書長任內,他研擬了省府從台北遷往台中地區的計畫,勘定了南投附近的虎山吉地,也就是中興新村所在地。從四十四年十一月破土動工│一時八個月,在四十五年七月,省主席及秘書處三百員工,首先遷入中興新村辦公。


轉任省議員

人生的際遇,得失難料。東閔先生曾經在三十六年競選第一屆國大代表,輸給曾任台灣黨部書記長的好友林忠。如果他贏了,也許一輩子要當國大代表。

四十六年初,省黨部主委郭澄先生,為了臨時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先生無意連任,想到安排東閔先生當第一任的副議長,將來再接議長,因此提名東閔先生在彰化競選省議員。在彰化鄉親的熱烈支持下,他以全省最高的六萬多票當選第三屆臨時省議員,並在就職後,順利當選副議長。

四十八年六月,第三屆臨時省議會改為第一屆台灣省議會,翌年六月第二屆省議會成立,東閔先生又當了一任的副議長,到五十二年六月第三屆省議會成立,黃朝琴已轉任第一銀行董事長,東閔先生遂當選議長,一直到六十一年六月奉派出任台灣省主席,先後在省議會十五年。

在這十五年中,他秉持「立場堅定、態度和平」的信念,去主持會議。他為了公平,把總質詢的時間,限定每人三十分鐘。他的理由是,古希臘是民主政治的發祥地,都要限制議員的發言時間,可見限定議員發言時間是符合民主的。

他認為,官員在議會接受質詢,要有耐心,不可發脾氣,否則,明明是贏的爭論,也會變成輸的。處理這種緊張場面的一個辦法就是:敲下議事槌,宣佈休息十分鐘。

拔擢許多人才

東閔先生當了十五年的民意代表,到六十一年六月,經國先生就任行政院長後,立即派他擔任台灣省主席。

在主持省政的六年期間,他提出「小康計畫」,希望經由鼓勵,協助窮人自立自強,進而脫離貧困生活。他的作法是:擴大安養服務、輔導生產就業、興建平價住宅。

他也極力拔擢人才,對於苦讀出身的人,他更樂意延攬。例如,六十二年,他得知有一位青年因家中田產在「八七水災」中流失而無法去念台大,只得改唸中央警官學校,畢業後考取公費留美,在伊利諾大學完成法學碩士、博士學位。東閔先生因而延攬他先任省府法規委員會委員,後來由拔擢他出任省新聞處長。這位青年就是曾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趙守博先生。

東閔先生曾到高雄市政府巡視,認識一位苦讀出身的主任秘書。六十四年政府舉辦公費留學考試,錄取名單中有這個人的名字。東閔先生認為這位勤奮好學的人應與擢昇。當年八月,社會處長出缺,他即拔擢這位主任秘書遞補。這位受到拔擢的青年,就是曾任國民黨秘書長的許水德先生。

東閔先生認為,這種做法會激勵基層人員的士氣,提升行政效率。

他又提出「客廳即工廠」的觀念,鼓勵農家小本創業,在家中客廳從事製造手工藝品、加工品等小企業,增加農家的收入,效果相當良好。

此外,他也推動山坡地畜牧、農村社區重劃實驗、山坡地綜合開發利用,並敦請辜振甫家族創辦鹿港民俗文物館等,構想新穎,受到省民的支持。

順乎自然的人生觀

六十七年五月,東閔先生就任副總統,輔佐第六任總統蔣經國先生,一直到七十三年五月卸任,獲聘擔任總統府資政。

東閔先生除了服務公職四十多年,也在百忙中創辦了實踐家專(現改制為實踐大學)。他確信家政教育很重要,沒有健全的家庭,哪有健全的國家與社會?因此,他在省議長任內,於民國四十七年在大直創辦了實踐家專,栽培了無數的年輕人。

數十年來,風雲際會,他從譯稿、教書、編報、做到宣傳科長、高雄縣長,再一路升到省議會議長、省主席、副總統,似乎非常平順,他有什麼訣竅可供學習呢?

「我的人生觀很簡單,一切順其自然,不要勉強,能做的事,盡力而為,不能做的,不要做。」

沒有留言: